专家论坛
专家论坛>>纺织业过冬术:创新、升级与承担社会责任
 

纺织业过冬术:创新、升级与承担社会责任

来源:中欧商业评论  |   作者:佚名   |  发布日期: 2008-08-27   |  阅读次数:1050次

 中国的纺织业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现在,中国纺织业再一次进入关键变革期。变革的动因来自外部,接受更多考验的是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它们应该如何度过危机

  纺织业从来都是一个动荡的行业。近半年来,从化纤到织造、印染,整个纺织产业链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

  3月11日,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其理事扩大会议上史无前例地提出要“平稳度过2008年”。 3 月底,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对江苏、浙江、山东等6个省市的纺织企业进行摸底调查,发现纺织行业中2/3的企业平均利润仅有0.62%,而剩余1/3企业的利润也只在6%至10%,行业平均利润为3.9%。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5月,国内丝织品的产量为94 336.55万吨,相比去年同期下跌3.9%,这是今年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在江苏吴江盛泽镇,这个“日出万绸,衣被天下”的绸都,已经出现企业大面积停产倒闭的现象。媒体报道,当地停产的中小企业,占到了所有中小企业数量的三分之一。

  不景气集中反映在出口上,海关数据显示,4月份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金额为59.8亿美元,5月份出口金额为58.5亿美元,6月份出口金额为56.48亿美元,基本上处于迟滞放缓状态。7月,尽管对于绍兴县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来说是淡季,但这个亚洲乃至世界最大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还是显得过于冷清。在东市场、北市场以及联合市场,各个店面连询价的客人都不多。一个直观的表现是,条件最好的联合市场,去年下半年一间20平方米左右的门面房年租金均价55万,最高炒至80多万,今年已经跌去将近一半。

  7月14日,商务部副部长高虎城表示,将在适当时机推出扶植政策,帮助出口出现问题的纺织等行业。这是纺织业不景气以来,政府部门首次做出的表态。

  10年前,国家将纺织企业作为切入口,3年内压缩淘汰1000万落后的棉纺锭,分流安置120万下岗职工。受制于体制,当时的纺织企业充斥着落后产能,大量冗员降低了效率,沉重的历史债务也使企业深受拖累。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雪上加霜,纺织品出口出现了少有的负增长,压缩落后产能与减员是不得已的非常之举。可以说,行业内生性因素促成了那场变革,当时受冲击最大的是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因为机制的灵活,反而得到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10年过去,无论是规模,还是产业链的完备程度,中国的纺织业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纺织产业集群,中国纺织业再一次进入关键变革期。这一次,变革动因来自外部,接受更多考验的是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

  多重因素叠加的困局

  东华大学纺织服装经济管理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表明,对纺织企业影响较大的外部因素依次是原材料成本升高、人民币升值、出口退税减少(见图1)。

  原材料成本上升 以棉纺织企业为例,棉花可以占到产品成本的65%~70%。我国的棉花产量与消费量之间长期以来存在缺口,进口棉相对国产棉具有价格优势,企业因此更愿意使用进口棉。2007年全年棉花进口配额89.4万吨,实际进口量却达到了246万吨。进入2008年以来,国际棉花的价格优势不再,美棉价格已经高过国内(见图2)。在进口存在刚性需求的情况下,棉价的上涨对棉纺企业的生产经营构成了直接的压力。

  此外,随着国际油价的一路飙升,化纤企业的成本跟着水涨船高,自7月1日起,上网电价每千瓦时提高0.025元更是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支出。纺织业这样能耗相对集中的行业,能源价格的提升无论是在原料上还是在直接运营成本上都打击了中小纺织企业。7月10日下午,在绍兴县政府召开的“服务企业年”现场办公会上,来自各乡镇的企业负责人纷纷提出了企业发展和建设过程中急需协调解决的问题,从这些问题可以看出经营者当前的焦虑。例如,滨海工业区部分印染企业提出,现阶段企业经营相当困难,如果提高污水排放费,将加速企业关停设备,建议暂缓提价。这个区的自营出口企业则希望政府能够加大对自营出口的奖励,按实际出口额补贴0.03~0.05元/美元,其理由是,企业经营困难,成本压力已经严重影响企业发展。

  人民币升值 2008年,人民币持续升值,一季度比去年底升值了4.17%,4月10日首度“破7” 后,升值趋势还在继续。纺织企业因此不敢接长单,宁愿停产也不愿承担汇率变化带来的损失。绍兴县一份半年度外贸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出口国居前三位的分别是阿联酋21 899万美元、巴西14 297万美元和墨西哥13 434万美元。对美出口9 573万美元,同比增长5.2%,美国已由第三大出口国下降到第六位。当然,因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消费下降也导致了进口商品的需求下降。

  出口退税减少 这份报告还指出:“综合退税率已降至10%左右,视其为利润的企业出口信心受抑,但全县外贸企业苦心经营,难中求进。”出于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减少贸易摩擦的考虑,2004年,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5%下调至13%,2006年进一步下调至11%。2007年7月,商务部联合海关总署发布《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纺织纱线类成为主要受限产品,大大增加了企业的流动资金负荷。

  调控政策的出台直接降低了企业利润,对于众多纺织企业来说,种种宏观不利因素均很难逆转,因此只能寄希望于出口退税率停止下调乃至回调。东华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纺织经济研究所所长顾庆良认为税率的调整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也非长久之策,最重要的原因是,长期以来“追底杀价”的竞争策略已使众多纺企在海外买家面前没有了议价能力。前述调查显示,高达84.4%的受访纺织企业经营者认为买家的侃价能力很强或者较强,认为买家对交货期限的要求很紧或者较紧的达73.5%。在买方市场格局下,出口退税率的提高有可能使海外买家更加压低价格,这实质上即相当于用中央财政来补贴全世界。

  纺织产业的升级与创新

  因为纺织行业的门槛较低,众多民营资本的涌入使这一产业变得庞大,同时也加剧了同质化竞争。

  船小好掉头,在绍兴县,一度有企业从江苏吴江的家庭作坊式纺企购入产品,再拿到轻纺城出售,因为作坊式纺企甚至不会将机器的损耗费用计入价格,因而产品更加便宜。但实际上,中国纺织业的低价竞争之路一直为人所诟病,它往往是低档次、低附加值的代名词。在江苏、浙江等纺织产业群集的省份,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早已不是新命题,业内人士均知那是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往往知易行难。

  2007年下半年,东华大学纺织经济研究所的调研显示,近五年来,纺织企业采用的产业升级模式依次是产品升级、工艺升级、功能升级、链条升级。(见图3)其中工艺升级指提高内部流程效率,或通过产业部门间的流程效率提高,如快速反应,小批量多品种地及时供货而超越同行。功能升级指通过改变企业的职能重点、核心业务或产业间的职能分工(如从事制造到从事设计)以提高附加值。链条升级则是转移至新的价值链,也包括提升至新的价值链层级和治理模式。显然,企业所普遍重视的仍只是产品升级。

  事实上,在当前较为严峻的形势下,其他形式的提升也不失为很好的选择。浙江省现代纺织工业研究院党委书记、绍兴县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陈新荣介绍说,节能减排对印染企业来说相当重要,因为这关系到它们能否更好地生存下去。例如,印染企业的配液系统中,氮碱液最初是要被排掉的,但在生产流程的几个关键节点运用信息技术控制系统后,就可以算出氮碱液的浓度,再通过蒸馏浓缩,使浓的碱液循环再利用。这项技术的投入并不是很大,刚刚推行的时候可能会给企业增加一点负担,但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就可以收回成本。

  在企业经营战略上,调研表明,采取扩大规模以获取规模效应的经营者人数最多,其次是多元化经营、寻找或开拓新的领域,接下来才是纵向一体化或者专精于某一产品或者服务。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意大利纺织服装业同样面临他国的强力竞争,也有过困难的时候,但以小规模家族企业为主体的意大利最终转型成功。意大利虽然也有产业集群,但并不强调集群的大小,而是注重产品的精细与多样化。顾庆良认为,这样的转型经历对正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纺织业来说值得借鉴。一个典型案例是,在绍兴县夏履镇,新中天控股集团和越王控股集团两家的水刺无纺布产量之和已经位列全国之首,这种不需要纺纱织布而形成的织物,工艺流程短、成本低、用途广,特别是在“限塑令”公布后,作为环保购物袋的主要生产原料,无纺布迎来了一个大规模运用的机遇期。

  2006年,浙江省在全省产业集群地区设立了13个创新服务平台,纺织工业研究院即是其中之一。邀请海外设计师设计印染花样,与国内各纺织院校的研究人员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关系,这些都是纺织工业研究院的日常工作。技术部部长吴存美说,绍兴县的纺织业一度盛行单人旁的“仿”,现在应该回归其本意了。

  由于纺织业已经是民营企业的天下,政府退居服务者的角色,对这一行业的支持引导只能四两拨千斤。一方面,种种困难压迫加上从紧的货币政策,企业将面临资金链吃紧的困境,政府可以出面协调中小企业联合担保向金融机构贷款,同时也应当适时促成收购兼并。另一方面,适当的准入条件也可避免行业的低水平扩张。比较2007年与2008年1~5月绍兴县最重要的四个街镇自营出口同期增长率(见图4),可以发现,2008年,只有钱清镇的自营出口同期增长率有所上升,因为该镇以印染业为主,而印染业的准入标准又是最为严格的。

  企业投身社会责任管理体系

  很长时间以来,中国纺织服装行业的工资水平和工人付出的劳动是不相称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观念激化了劳资间的矛盾,“中国制造”常与“血汗工厂”画上等号。随着全球化竞争的加快,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企业经理人需要把企业的创造价值功能看成是一系列关系的组合,这些关系能够增加或降低企业价值,而且是企业持续创造价值的来源。

  对全球供应链上的零售商和采购商来说,贸易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采购周期大大缩短,纺织品服装的供货周期从过去的平均半年时间缩短到目前的三个月。从最早的一年两季,演变到一年4季到6季,不少客人甚至能做到一年12季的采购与订货。采购更为集约化,对供货商也更强调大型化,贸易模式的变化给供应链末端国家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建设推广办公室副主任阎岩认为,在全球纺织品发展过程中,由价格引发的优势已经被服务所取代,最近5年时间,整个全球产业链上的利益相关方已经将更多的注意力逐步转移到了企业社会责任和贸易环境,关注在世界范围内如何构建一个负责任的供应链体系。东华大学纺织经济研究所的调研证明了这一论断,51.6%的受访企业表示,所接订单中超过50%与CSR(企业社会责任)有关。58.1%的受访企业则表示,所接订单中超过50%有环保要求。

  2005年开始,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社会责任推广委员会成立,国内第一个行业自律性社会责任管理体系CSC9000T随之启动。它以我国的法律法规和国际公约为基础,同时考虑到了中国纺织行业的特殊性,围绕用工行为涵盖了管理体系、劳动合同、童工、薪酬与福利等10项核心要素。阎岩说,CSC9000T是一个管理体系,强调的是一个自觉自愿的过程,通过查找问题和培训促进企业的持续改进,这在根本上有别于国际上盛行的第三方标准即验厂和认证。

  首批自愿推行CSC9000T的企业包括红豆、山东如意、报喜鸟等9家。推行一年后,原来春节过后60%~73%的返工率一跃至平均值95%,其中有两家企业还超过了100%,这在纺企普遍遭遇用工荒的今天是较少见的。作为毛纺织行业的领军企业,山东如意的毛纺加工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已不存在什么区别,但对企业社会责任还不是很有把握。争取到海外验厂团确定验厂后,企业管理者拿不准该怎样来阐释说明。最初,他们参照国际上通行的SA8000标准准备了一套方案,但经过一番斗争之后,还是坦率地将企业正在推行的CSC9000T的相关文件呈现给验厂团。得知这是一个持续改进的管理体系,客户的回应非常积极,认可了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努力,其后的采购就变得顺畅了。由此,企业持久推进社会责任管理体系不但可以获得优质的劳动力资源,同时在供应链协作方面还能够减少以至最终消除验厂,帮助企业赢得严苛买家手中的订单。

  近年来,中国大陆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已经高于印度、越南,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更加促使海外订单向周边发展中国家转移,接不到订单,企业可以停产限产渡过难关,但一些前瞻性的措施总要采取。顾庆良的经验是,新劳动合同法刚实施时,浙江宁波地区很多企业并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它们实际上早已自己抬高了标准。认识到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价值链的基础,作为一项管理职责,和别的管理职责一样有着重要的地位,这些企业的社会责任水平与利润之间呈现出了正相关关系。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