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新闻资讯>>嘉陵区打造丝纺服装百亿产业纪实
 

嘉陵区打造丝纺服装百亿产业纪实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日期: 2019-02-22   |  阅读次数:505次

产业发展逐浪高 百亿启航步铿锵

——嘉陵区打造丝纺服装百亿产业纪实

18日上午,记者在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第一生产车间看到,工人们将丝绵片铺叠、折合包边、套装高级面料后进行缝制,最终制成优质的蚕丝被。自该公司亮相2018年中国丝绸大会被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全国丝绸行业创新企业称号后,不少外地客商纷纷前来洽谈合作,公司订单猛增。春节复工后,公司生产线便马力全开加急赶制订单。

这样繁忙的生产景象印证了嘉陵区丝纺服装产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最新数据显示:截止201812月底,嘉陵区丝纺服装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亿,为106.46亿元,同比增长同比增长14.85%销售收入103亿元,产业利润8亿元。近日,记者走访了嘉陵区相关部门和企业,了解该区丝纺服装产业是符合迅速发展的。

龙头培育,带动产业集群发展

18日上午,记者在南充银海丝绸公司生产车间内看到,科技化的现代生产厂线生产方式打破以往人工缫丝织绸操作为主的传统方式,厂线上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为订单工作着。该公司作为西南地区蚕丝被产量和规模最大的生产厂家,蚕丝被产量达到35万床,产值突破1亿元。

在行业领域内能做到优秀,银海靠的是技术上的突破和质量上的保证。” 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国君告诉记者,“20171月,我们公司10余人进入国家蚕丝被标准制定起草小组,我们主要就蚕丝被含油、含胶控制,蚕丝蓬松工艺,蚕丝被真假鉴别方法等方面提出了草案。经过一年多时间,反复修改多次,草案于20183月才通过审查。”他作为参与者之一,全程见证了100多页《蚕丝绵》的诞生,这样的经历让他在工作中更高标准要求自己,不断寻求蚕丝工艺的创新。

“现在,我们不仅被四川省丝绸协会命名为四川省蚕丝被研发示范基地,我们的蚕丝被商标还分别享有中国丝绸协会授予的高档丝绸标志和四川省名牌产品等称号。”何国君表示,公司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拥有专业技术人12人,先后获得了9项国家专利。其中缫丝后脚渣的分离、精炼方法和黄班茧一次精炼新工艺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技术研发中心每年春、秋两季推出新产品,每次大约提供3-5款产品上市。新品的研发立足自主开发,引进韩国、意大利、法国等世界顶尖创意和花型,推陈出新。2018年,银海丝绸被中国国际丝绸博览会组委会授予创新产品企业称号。

“近年来,嘉陵区坚持招大引强、招强引优,重点培育龙头企业,30家规模以上丝纺服装企业先后入驻该区,辖区内蚕桑丝绸产业实现快速发展,形成了产业集群效应。”嘉陵区经信商务和科技局负责人告诉记者,其中依格尔纺织品公司是集丝绸面料织造、炼染、印花、后整理和成品制作为一体、中西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全产业链丝绸联合企业;顺成纺织与金富春、鑫源羽绒等企业抱团发展,打造西部地区一流的丝绸面料和服装生产基地;长叶纺织是全国主要的丝绸面料出口商之一,产品销往全世界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区域内蚕丝被产业发展成效明显,蚕丝被和丝绸床上用品已成为罗莱家纺、富安娜等品牌商的主要货源地,蚕丝被产量和质量均跃居西南地区行业前列。按照十三五规划,预计到2020年,全区蚕丝被及床上用品年产量达到100万床以上,丝绸总产值达到100亿元,蚕丝被及床上用品产业将成为嘉陵区骨干优势特色产业。

文旅结合,加快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南充自古便享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的美称。走进位于嘉陵工业园区的依格尔纺织公司厂区内,只见织机飞转,长绸如瀑下泻,整个纺织生产线上,除了全自动喷气织机在不停忙碌外,很少看见工人的身影。

早春时节,乍暖还寒的天气却抵挡不住游客的脚步。19日上午,春节后第一批游客来到依格尔纺织公司参观。游客在导游的带领下,进入开放的生产车间近距离参观丝绸的制造过程。在位于依格尔厂区的中国绸都丝绸博物馆内,收集、整理、复制了从古至今缫丝、织绸等从栽桑养蚕到丝绸织造等器具和实物,馆内工作人员还会现场演示古代丝绸织造过程。游客除了从一些实物资料和藏品中了解南充历史悠久的丝绸文化外,还能体验丝绸手工彩绘、蜡染等丝绸工艺,从而了解我国几千年丝绸文化的博大精深。

走进位于嘉陵区丝纺服装工业园区的蜀绘文化博物馆、民族服饰博物馆、中国蚕丝被之乡文化馆,一件件藏品展示了南充丝绸服装文化的发展历程,一件件蜀绘作品反映了南充蜀绘丝绸文化发展的历程和精华,一张张图片展示了蚕丝被工艺的悠久传承。这些集文化、艺术、历史、购物于一体的展览馆,从不同层面展示了嘉陵区蚕桑丝绸文化,成为南充工业旅游的新景点。据统计,嘉陵区的这些丝绸旅游景点每年可接待游客上百万人次,依托工业旅游销售丝绸产品上千万元。

 2005年,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南充市“中国绸都”称号;2016年,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南充市“中国优质茧丝生产基地”。作为丝绸名邦的重要组成部分,嘉陵区不负众望,茧丝绸产业集群位居全省首位,是南充茧丝绸的主要集聚地,拥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地标,“千年绸都第一坊”地理标识,“四川十大产业文化”地标,“中国丝绸文化公园”等一批丝绸文化名片。该区以打造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为目标,以培育丝纺服装产业集群为支撑,探索出了产业+文化旅游发展的新模式。银海丝绸、顺城纺织、依格尔等一批丝绸骨干企业将丝绸产品与旅游文化、品牌建设和电子商务相结合,开创了市场营销新模式。先后在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20多个省(市)和国内著名风景区开设了近百个丝绸产品直销网点,部分企业已在美国、意大利、德国、巴西、印度等地设立了营销办事处。多家蚕丝被生产企业先后进驻天猫、京东等重点网络平台以及北京、上海、广东、云南等地的10余家电视购物频道,年销售蚕丝被30多万床。

基地建设,推进产业提质增效

19日上午,记者在嘉陵区新庙乡合兴嘴村果桑综合利用养蚕基地看到,经过一整个冬季的休养,近千亩桑树抽出新芽,村民正在田间劳作。

“桑叶出来就要忙了,不敢耽误。”村民老朱一边忙着农活,一边向记者算起了今年的增收账本。去年他家三亩桑树产桑葚3500余公斤,卖了近2万元钱,接下来他还要养蚕,卖蚕茧和桑叶,到年底,他家一亩桑树的综合收益将超过1万元。

作为老牌桑蚕之乡,新庙乡老朱的蚕桑经只是嘉陵区茧丝绸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嘉陵区是国家 “东桑西移”的示范基地县,是我省20个蚕桑产业发展重点县之一,也是南充市明确的“5+3”特色优势产业省级蚕桑基地县。2018年,该区被中国蚕学会授予“中国桑茶之乡”称号。近年来,该区大力构建新时期的蚕桑产业格局,完成了以土门、吉安、双店、临江等乡镇发展传统蚕桑,以新庙、三会等乡镇发展果桑,以双桂、石楼、桃园、太和西河沿线乡镇发展茶桑的现代桑产业布局,种植园初具规模,效益凸显。

与此同时,嘉陵区还通过传统蚕桑、果桑、茶桑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走科研成果转化、经济效益、标准化示范带动辐射的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新路子,并以产业发展为契机,依托龙头企业引领带动,实现桑叶、桑果等桑作物直接转化成经济效益。并且,利用嘉陵区丝纺产业的传统优势,围绕桑蚕延伸产业链,向蚕丝被、织绸、家纺等茧丝深加工和综合利用方向拓展。目前嘉陵区有国家技术中心研究室1个,商务部蚕桑公共服务平台基地1个,四川茧丝绸公共服务平台1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个,特别是随着“向仲怀院士工作站”“中国桑产业创新技术研究院”落户嘉陵,蚕桑丝绸产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

当前,南充正在加快建设成渝第二城、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培育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发展大纺织、培育大龙头、拓展大市场,实施原料基地建设、产业平台建设、龙头企业培育等工程,打造丝绸源点品牌,建设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而嘉陵区委、区政府认定,丝纺服装产业是一个健康产业、朝阳产业、新兴产业,也是高端加工产业。这是大项目、好项目,有好的前景,是一个富民生、壮区乡、强实业的产业。全区高起点规划,以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为蓝图,产业覆盖、城乡融合,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引领产业发展壮大,对该区丝纺服装产业提出了“百亿”的要求。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嘉陵区丝纺服装产业产业的发展令人欣喜,前景可期。如今,嘉陵区丝纺服装产业产值突破百亿,正逐渐成为西部重要织绸和蚕丝被生产基地。


版权所有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蚕蚕桑丝绸研究所   陕ICP备19014831号-1